2022年第21期·阳明心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1期
任立伟 涂璇 吕育财 龚大春
[关键词] 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阳明心学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三峡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SDKC202017);2021年度三峡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模式及应用能力提升探索”(SDYJ202105)
[作者简介] 任立伟(1984—),男,河北承德人,博士,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催化与转化研究;龚大春(1967—),男,湖北宜昌人,博士,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65-04 [收稿日期] 2022-01-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必须做到以下“四个要求”: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将对社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3]。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4]。地方高校的工科研究生,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对文化、思想方面的书籍阅读相对较少,且工科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由导师指导进行分散的课题研究。因此,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更为重要,其难度也更大。只有找准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薄弱点,选择适宜的思想政治素材,并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融入,才能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薄弱点
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都经历了系统的政治课程学习,并通过了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但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对文化、思想方面的书籍阅读相对较少,其思想政治的薄弱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方面。以S大学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为例,通过连续三年的入学问卷调查,发现其思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读研动机多元化,人生目标不明确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仅不到30%的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约55%的学生读研是为了暂时回避就业压力,其余15%的学生是为了研究生学历的光环,部分在职研究生则是追求更高的收入和职位。
(二)不清楚应该怎样学习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学生认为研究生将仍以課程学习为主或者就是完成导师布置的实验任务。通过平时交流获悉,部分年级的学生仍未认识到文献阅读、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实验数据的整理与提炼、论文写作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素质不够强大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40%的学生入学时不知道研究生可能面对较大的压力,更没有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二、阳明心学是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辅助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导方针[5]。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更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同工程学科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明朝大儒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6]。阳明心学及王阳明个人的德行是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辅助素材。
(一)工科研究生要树立远大理想
少年王阳明将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人生目标和少年阶段的学习动机。从当今的视角,横渠四句启示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展者。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要“立鸿鹄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并将其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动机,完成好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
我国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更注重高层次应用教育[4],因此,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要做奋斗者、实干家。王阳明一生做到了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我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授予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等“时代楷模”称号。在社会和家庭层面,具有崇高价值和精神追求的工程师也是在给同事、给子女立德;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立志成为伟大的工程师、科学家,并将毕生的成果整理形成专著或书籍就是工程学科的立言;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突破“卡脖子”工程,抑或生产的产品能够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就是工程学科的立功。
(二)阳明心学强调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传习录》),二者统一、密不可分。知行合一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这也是工程学科首先要厘清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四个要求”中也直接提到了要“知行合一”。
工科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专业书籍、文献的阅读就是要掌握相关知识,书籍和文献阅读要在研究过程中穿插进行,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利用从研究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求真学问”。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将所学的相关知识用于指导实验研究,在研究中“练真本领”。实验数据的整理与提炼、论文的写作就是要在研究中形成新的认识,发展原有知识,并将新发现、新进展公开表达。基于自己的新发现、新进展再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或者为他人的研究提供借鉴或指导,形成循环,可以不断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地方高校的工科研究生应该知行合一,将求得的真学问转化为应用,并“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三)心学也是心理学
王阳明提出格物致知,阳明心学是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强调人心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也注重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心理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致良知就是要将良知推广到具体事物,行事要符合内心的良知。在高尚的价值和精神追求面前,一些具体的困难就不会成为心理不可逾越的鸿沟。如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强大的内心是历练出来的。王阳明处理问题之前总是先进行大量和深入的调查,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建立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实施阶段果断而坚毅,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但却总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方案;问题解决后及时总结。阳明心学的创立和心学认识的提升均来源于其人生各阶段的实践。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树立远大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借鉴和掌握好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不断解决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定会练就强大的内心,并为将来的工作和人生做好心理准备。
三、阳明心学融入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将阳明心学核心思想融入工科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7]。S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2020年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增加了3个学时的针对新入学研究生的集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从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的要求和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等角度,阐明当代研究生理应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介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应对困难的强大心理。入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直接体现为2020级和2021级研究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作者在专业课“现代生物催化与转化”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点的讲解,开展了平均3个课时介绍1个知名科学家或工程师的成功案例,包括通过简要介绍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生也要“立鸿鹄志”,要端正学习动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此外,通过介绍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历程,强调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更要知行合一,使学生了解工科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和课题研究方法,启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运用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此外,结合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观点,通过介绍科学家、工程师克服困难的方法,进一步诠释了树立远大和崇高的人生目标的积极作用,并且强调了强大的内心都是历练出来的,使研究生对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做好思想准备。
(二)引导工科研究生自主学习巩固课程思政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多样,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客观条件决定了工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自学为主,并且研究生能够自主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更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更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导师应鼓励研究生利用课题研究以外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把原来刷手机、看短视频的时间用来观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视频。
作者所在的研究课题组定期召开组内会议,由研究生汇报、全组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进展。2021年还增加了思政自学报告环节,由研究生轮流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有的研究生在报告中表示,课程思政使其初步了解了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观点,通过观看央视《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更充分地体会到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应对困难时的积极作用,并且认为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研发或生产的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工作中首先要符合内心的良知。有的研究生则借鉴王阳明的方法论,自己总结了工科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方法,对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充满信心。
(三)导师在指导课题研究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教师先行。高校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高校教师要想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要主动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素材。S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会议,作者曾多次在教研会议上向专业全体师生介绍阳明心学,分享阳明心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获得了认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目的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做好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更要把实际行动贯穿指導研究生的课题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对自身思想政治认识的不断提升。
工科研究生大部分时间由导师指导进行分散的课题研究,似乎不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实际上,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是对知识和认识的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导师更容易通过研究生的行为举止了解其思想意识和真实的想法,对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引导,巩固和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入实验室后,研究生与导师朝夕相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研究生如果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也更容易向导师倾诉、寻求帮助。导师应该抓住这些机会,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导师讲政治、重思想、身体力行也是研究生最好的榜样。导师指导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要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份责任,既教育好研究生,又关心爱护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才能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全心全意地做好研究生的课题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体现了阳明心学致良知的观点。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21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