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6期·“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2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6期

刘璇,祝因苏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2018年度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影像网络教学与考试平台的建设与研究”(2018B-N05027)

[作者简介] 刘 璇(199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组织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祝因苏(1982—),男,江苏丰县人,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党政办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理论及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093-04    [收稿日期] 2021-05-13

課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需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继续巩固思想政治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专业课同样也承担着价值引领的重任,需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专业课的育人成效,一同构筑育人大格局。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整个本科教育的引导环节,是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引言,在学生的在校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中央文件要求,深入挖掘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全面思想引领,使学生明确专业要求,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提高职业道德观要求,为将来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一、“医学影像学导论”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目标

医学影像专业在医科类院校属于“小”专业,学生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对该专业职业道德观缺乏了解,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另外,由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至少40~50门的必修课程和要求不一、数量众多的公共、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等,需要教会学生医学学习的方法,以及医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他们整个大学生涯做好规划[2]。此外,“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整个本科教育的引导环节,深入挖掘该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需求,两者在价值追求上是一致的[3]。因此,我们开设本课程并加入多种思政元素。

本课程的目标是:(1)通过医学影像亚专业学科带头人讲授专业发展历史、分享个人职业生涯及科学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景,采用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早接触职业化教育的成熟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2)通过本专业论文撰写汇报和大学生涯规划设计,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明确专业职业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基础[4]。

二、“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安排及举措

“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理论课学时数为18学时,见习课为3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医学影像专业的职业要求和前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医学影像学学习方法和必须掌握的内容,以及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具体计划见表1。

(一)改革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本课程主要由医学影像学概论、临床医学导论、放射诊断、超声、介入放射学及核医学组成。通过整体性融合、相关性融合、分层融合等方式,在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等多层次嵌入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拓展科技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夯实职业素养。例如:介绍医学影像新技术、医疗装备及人工智能等的飞速发展,关联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点燃学习热情;通过影像行业专家个人职业生涯和科研成果分享,谈到医生职业道德、科研创新和工匠精神的培养。精选教学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素材分析,合理整合课程理论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CT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和指导出院决策的重要环节。影像科的医生默默充当着疫情诊断的“眼睛”,临床标记的“路标”,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体现守责、担责、尽责,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二)改革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实效

积极开展“三结合”教学活动,课堂理论与医院实践相结合,线上讨论和线下教学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医院参观、汇报交流、论文撰写、调查问卷等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考查与反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的积极变化。参与授课教师均为医学影像亚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讲授专业发展历史、分享科学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景,培养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到医院医学影像相关科室(放射科、超声科及核医学科)参观、见习,使学生对医学影像相关亚专科有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认同和职业责任感[5]。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本课程考核模式为开放模式,包括专业新进展汇报、书写论文及大学生生涯规划。专业汇报分组进行,每组自主选择一个和影像相关的新进展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以PPT的形式进行10分钟汇报,其中汇报者加10分;专业论文书写(不少于2000字):主题自选,针对某一医学影像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针对国内医学影像与国际上的优势和差距进行阐述,并论述个人观点;大学生涯规划(不少于1000字):对自己整个大学生涯学习、生活等以书面形式作出自己的规划,并对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及国家的关系进行思考与阐述。该考核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查找文献的能力,并加入思政元素。由于汇报采取小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让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对整个大学生涯做规划,可引导其进行自我价值定位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家国情怀。

思政哲学理论中提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基于科学、基于实际来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折射到“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中来看,首先,“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学科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理论知识体系中,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所陈述的结业类型的考核,还应完善日常考核体系,将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知识考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确保考核的完善性。其次,从“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学习目标、人才培养需求来看,该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但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此应融入前瞻性医学知识的考核,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医学发展状况,进而对自己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

三、“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思政实践的初步效果及建议

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对象为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9份,其中有效问卷57份。调查表设10个调查条目,每个条目满分为10分,学生根据满意度进行打分。学生评分结果(见表2)说明课程改革总体上达到了既定目标。评分相对偏低的条目3和条目7,学生反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被灌输,短时间内对专业学习方法还比较生疏,部分学生对演讲及PPT制作部分感到困难。这说明,课程管理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正视这些以往学习模式造成的客观因素,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该部分内容。条目8和条目9均超过9分,说明本课程安排相关亚专业专家教授上课产生了积极效果,學生对于这种考核模式比较认可。

该课程是第一年学习的“重头课”,课程建设将科技创新、工匠精神、爱国主义、团队协作、理想信念、榜样力量、国际化等思政要素有机融入“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中。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通过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真实案例、热点问题等,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引人入胜地引导学生明确职业使命;教学方式新颖丰富,结合互联网技术,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发展前景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考核评价体系多元立体,通过医院参观、汇报交流、论文撰写、调查问卷等多元交流与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发挥课程考核导向性作用,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导向,对于教师而言,应扩充思政的结合面,将思政元素中的一些科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达到简化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此对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还需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第一,基于“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学习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哲学元素,通过对“医学影像学导论”教材内容进行查看,发现“医学影像学导论”课程的学习中,理论知识学习较多,专业性医学知识较多,比如涉及了CT、DSA、MRA等医学影像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某一项内容的独立学习,应具有学习共性、学习规律,而且一些影像知识的学习还应和其他知识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很难发现教学重点,对此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哲学方法,比如规律的哲学思想、矛盾辩证法思想,让学生在复杂的学习内容中找到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医学影像学导论”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融会贯通的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还应从学生自身着手。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融入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学习案例及医学界的科学人物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适时结合教学情境融入党的奋斗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奋斗才能改变生活,才能促进量变引发质变,达到推动自身不断提升的目的,进而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完善自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过两年的实践,“医学影像学导论”采用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早接触职业化教育的成熟链式教学,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三结合”原则,融入多元立体考核评价体系,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开展课程思政,稳定了专业思想,激发了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为自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实现知识内化与品德提升和谐统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影像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