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6期·后疫情时代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1年第46期
[关键词] MOOC;SPOC;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POC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自我诊断与提升机制研究”(ZJGB2020271)
[作者简介] 胡平霞(1984—),女,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6-0129-04 [收稿日期] 2021-06-08
一、引言
2020年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育规模史无前例。截至2020年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1]。
这说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为后疫情时代数字教育发展提出新蓝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教育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投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MOOC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2]。MOOC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透明性、易获取性等特点,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智慧职教MOOC、超星学银在线等MOOC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为高职在线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
相对传统线下教学,MOOC由系列的微课视频呈现核心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地按需选择,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特征凸显,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具体MOOC教学应用中发现学生初期学习兴趣浓厚,由于呈现方式单调,后期存在“刷课”行为;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面向大众化的学习对象,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SPOC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3]。“Small”说明课程学习者数量少,“Private”说明课程对学习者设置限制性申请条件,符合条件的学习者才能通过课程学习申请。SPOC是在MOO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在线开放课程形式,具有小型化、私人化的特点[4],一些大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都有SPOC教学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SPOC、超星泛雅等。
SPOC教学应用通常是校内SPOC形式,针对小众化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资源,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平台有机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SPOC的出现使教师回归小众课堂,加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管,降低课程流失率,提高学习效果。
四、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为结合二者的优势,一些研究者在已有MOOC基础上,通过校内SPOC形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然而基于原创高质量、标准化MOOC和个性化SPOC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并不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依托原创MOOC(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校内SPOC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1.课程分析。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重要的基础素养课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最新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各专业教学标准中均提到培养“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学生需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使用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人才培養新要求出发,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在计算机文化素养基础上强化互联网信息素养,在计算机操作基础上拓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计算思维。课程开课面广,学习人数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课程具有技能点多、细,操作性强的特点,不管是从课程角度还是学生角度,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课程目标。在“大思政”格局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定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内容设计上做到知识传授的同时融入价值引领。课程任务及课堂活动设计在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要更注重培养个人素养、社会责任、爱国情怀。课程总体目标确定为“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三个分层目标的具体化:(1)了解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前沿及当前热点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2)学会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使用操作系统及基本应用软件;(3)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强化互联网信息素养,培养计算思维;(4)通过课程学习及后续拓展,促使学生形成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课程资源及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于2013年开始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多元、立体化资源。课程资源建设从校级课程建设到省级精品课程认定,持续性的课程建设最终形成高质量、标准化的MOOC资源。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在智慧树网运行3学期,第4期MOOC已开启选课,提供优质课程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校内SPOC已开设2期,针对授课班级专业不同,优化和完善了个性化课程资源,形成“学习指南—知识点课件—技能点应用—测试—任务”的课程资源链,提供立体化、颗粒化课程资源。课程平台能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并能提供良好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手段,课程资源和平台为实现MOOC+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保障。
4.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经验,结合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运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形成课程思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学习理论[5]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的“线上技能点视频学习+线下技能点应用”方式开展SPOC+MOOC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1.整体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活动中。通过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任务化的教学实施在精准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计算思维及互联网信息素养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
2.教学组织与实施。使用智慧树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课前技能点认知。提前发布学习指南、并上传课件、教案及核心视频至SPOC,引导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指南指导下结合MOOC和SPOC根据自身学情进行课前线上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点和技能点的体验式学习。(2)课中技能点应用。在MOOC学习基础上,以SPOC教学建立项目任务库。结合基础技能点,以项目为单元面向学生专业情境设计系列任务,同一项目任务包中体现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SPOC灵活使用任务展示、投票、头脑风暴、抢答、在线答疑等多种课堂互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的课堂记录为过程性考核提供数据支撑。(3)课后技能点拓展。布置测试及拓展任务,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线上进行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巩固前期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学生学业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由线上过程性评价、线下过程性评价、课程结业考试三部分构成。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学测验、任务展示、学习反馈等。
基于智慧树MOOC+SPOC数据支撑下的线上过程性评价,一方面是MOOC的单元测试、课程问答及讨论、课程考试,另一方面是SPOC资源学习情况、课堂在线测试、课堂考勤、课堂活动参与度等。线上学习过程数据轨迹清晰,评价数据真实可靠,体现了学生完整的学习轨迹及学习过程;基于项目、任务的线下过程性评价;通过项目任务实施情况及任务展示,考核学生对技能点的应用能力,对课程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课程结业考试,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的形成。
4.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成效。(1)课程内容改革。通过高质量、标准化MOOC完成了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点的认知学习。通过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SPOC实现技能点应用,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指导下MOOC+SPOC融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拓展了课程深度。线下课堂学生主要完成课程任务,从任务设计和学生作品效果两方面来看,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拓展了课程深度,真正突破“工具论”限制,课程内容更务实、更贴近学生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身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2)学生学习效果。MOOC平台大数据学情分析、SPOC课堂报告分析等数据反馈显示学生基础技能点掌握度好、课堂活动参与度高。学生作品展示及拓展任务完成情况说明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明显,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作品,课程思政及专业思政成效明显,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成长。(3)课程建设效果。课程团队开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MOOC目前运行完3期,累计服务来自47所全国不同省份的在校学生2.25万人次,大多数以中、西部偏远地区职业院校为主,实现中西部学校线上教学融合和交流,有效推动了西部偏远地区学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通过湖南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建立了比较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SPOC课程资源体系,为培育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奠定基础,为持续性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资源保障。(4)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整体提升。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信息化教学水平得到巩固和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师资保障,促进了课程教学团队的良好发展,在校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在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构建中的首要问题是提升课程内涵,其次要总结教学实践中的优秀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策略。
经过3期完整的课程教学实践,从课程教学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由于开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MOOC和SPOC,还没有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造成少数学生线上学习成绩偏低;二是因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线上任务、线上讨论和答疑、线上教学管理等工作增加了教学工作量,教师团队中小部分教师也存在一定消极的态度。从教学模式推广应用角度来看存在以下挑战,一是不是所有高职学校、所有课程都适用开发原创性的优质MOOC资源;二是学生面对大量的MOOC资源容易造成信息过量和认知过载,甚至会因此产生学习焦虑[6]。
面对混合式教学的机遇和挑战,高职学校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提高学生MOOC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建设MOOC和应用MOOC的内在动力。教师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打造“金课”,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学情学会在优质MOOC资源中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愉悦感。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发力,促进形成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新发展。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1年第46期·“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