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2期·化学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与路径分析研究

2023.01.04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2期

霍应鹏,刘 锋,陈燕舞,路风辉,吴鹿鸣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轻化与材料学院,广东 顺德 5283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普通高等学校及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体,在专业课程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化学类学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同时化学类专业每年为国家化学工业提供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化学类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化学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融入实践现状,并尝试提出建设性举措。

一、课程思政融入现状与路径分析

从CNKI检索结果来看(从篇关摘搜索“化学”和“课程思政”),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化学类学科开展课程思政融入的探索,自2018年以来呈现倍数增长,2018年仅有9篇研究论文,到2020年上升到279篇,而2021年截至7月份则达278篇,全年发文量较2020年翻倍几成定局。笔者整理以上研究现状,归纳出目前化学学科课程思政融入的主要路径。

(一)以中国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厚植爱国情怀与民族自信

现代化学学科最早在20世纪初引入我国,当年学成归国的大批学科人才后来都成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开创者和泰斗级人物,如侯德榜、卢嘉锡、黄鸣龙、黄子卿、徐光宪等众多伟大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事迹为化学相关学科课程思政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在化学相关学科教学中引入著名化学家的故事,也成了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路径。如在“有机化学”中引入黄鸣龙反应的讲解,介绍黄鸣龙先生事迹;在“结构化学”课程引入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徐光宪和唐有祺等爱国故事;在“无机化学”课程讲侯德榜先生打破国外封锁,克服重重困难开发“侯氏制碱法”的故事;在“生物化学”课程引入屠呦呦团队经过大量筛选发现青蒿素,并揭示其抗疟疾机理的故事,以及郑裕国院士带领团队实现阿卡波烫片大规模国产化生产,大大降低药品价格和糖尿病治疗成本的事迹;在“分析化学”课程引入徐寿先生开创性翻译锌、锰、镁的史实,深入挖掘高鸿院士生平事迹,凸显其报国热忱、严谨求实和开拓创新的特质;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讲徐光宪院士建立串级萃取法解决稀土元素分离这一国际难题,使我国变成稀土资源大国;在“物理化学”课程中讲理论化学家唐敖庆先生对化学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等的贡献,以及傅鹰先生放弃美国优厚待遇返回祖国,倾注毕生心血为国家重大需求做科研的故事。在化学专业课引入中国著名化学家的事迹,能有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习动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以化学学科发展历史和科学故事传承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化学相关学科重要理论的发展都经历了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由新理论修正旧理论甚至推翻旧理论的过程,而正是科学家们不断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过程,才推动着化学学科的持续进步。古今中外众多著名化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的故事,无疑为化学相关课程传递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资源。“有机化学”课程中众多人名反应背后的故事,例如,四个霍夫曼反应;诺贝尔、居里夫人、狄斯巴赫发现普鲁士蓝、维尔纳建立配位化学理论、吉布斯的故事、Werner学说、薛定谔、狄拉克等,不再多做举例。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家们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异常实验现象,从而发现新物质或者开辟新理论的故事也可深入挖掘,启迪学生重视实验细节、认真观察记录、善于思考的科学思维。

(三)以化学化工热点事件加强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和化学职业素养

化学化工热点安全事件近年来在社会上引起了“谈化色变”的看法,化学课程中应该以这些热点事件为反面案例,加强学生化学实验安全意识和生产安全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对热点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敬畏科学、追求严谨的职业素养。除了安全,还有科学伦理、人文情怀等,也可以通过对热点事件的分析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提升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平。

(四)以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灌输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意识

化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授课教师应将课程所涉及的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及时引入课堂教学。如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将最新绿色工艺、微反应过程与传统反应工艺对比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比如在化工分离过程中,讲解双塔变压精馏技术比采用恒沸剂更节能和低碳,向学生传递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观念。在“高分子化学”课程引入新型聚合物、生物医用材料等功能高分子前沿研究内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引入聚乳酸、聚氨基酸和可降解聚氨酯等的合成技术介绍,培养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

(五)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有效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量具和分析测试仪器使用操作所必须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可贯穿所有实验教学环节,并仔细细化每一步实验操作的要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每一次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从而达成学生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三废的正确处理问题,也是提高学生规范操作和安全环保意识的重要方法。

二、化学学科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思考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唯物辩证法与化学学科教学的融入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其原理和规律都符合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化学相关学科亦如是。因此,在化学相关学科的课程思政融入时,有较多可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地方。矛盾的对立统一、发展的观点、质量和量变的原理、联系的观点等,在化学相关课程内容中处处可见。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入过程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在讲解完课程知识点后,引出与之相关联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或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做法诚然比较容易实现,但也不能千篇一律。可以考虑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推导课程部分原理与推论,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建立运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讲授正交实验设计基本步骤的关键环节“选择正交表”知识点时,会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与选择正交表的两个步骤结合起来:第一步,抓主要矛盾,即根据实验的水平数选择对应的水平表;第二步,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要选择列数大于等于实验的因素个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仍需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如何在化学相关课程中有效传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是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探索的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和谐”比较容易在课程中找到切入点,而其他则比较少见。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继续深挖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中与24字价值观相联系、可印证的地方。例如,在食品检验类课程,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法规的宣贯执行来体现法治精神。

(三)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研究有待加强

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其作用总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关于化学学科课程思政在育人方面的具体效果的评价机制和方法,目前虽有一定探索,但仍未完善。现有的案例一般将课程思政能力考核与科学及职业素养(或称素质目标)考核结合在一起,或者仅仅考查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入的感受和收获。这显然不足以证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有效性。教学评价应建立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亦如是。由此可知,若要建立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必须首先明确课程思政需要达到的明确的育人目标,而这个目标应该结合课程特点各有侧重。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明确课程思政融入所要达成的分目标具体是什么,然后才可能有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四)课程思政融入配合巧妙的教学活动设计

良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大大提升课程思政融入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目前的研究实践比较多的侧重在课程思政点的发掘和系统梳理,关于教学活动设计对课程思政融入效果的影响的探讨还比较少,或者说,如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让课程思政在“润物细无声”中贯穿教学全过程,PBL、TBL等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结语

化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为化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化学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实践的现状和路径进行归纳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为化学教育同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