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6期·“工厂化育苗与生产”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6期
张轶婷,苏 蔚,刘厚诚
(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利用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为生产对象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实现农业的优质高效生产。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按一定工艺流程及作业模式进行批量秧苗生产的方式,具有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及高固定资产投入等特征,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工厂化育苗与生产”是一门以工厂化育苗基本原理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自2010年开始将“工厂化育苗与生产”列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下文将从该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材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和改革探索六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旨在为“工厂化育苗与生产”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工厂化育苗与生产”是一门传授工厂化育苗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被设定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园艺、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林学的选修课程。本课程重点设置了育苗基础知识、育苗设施与设备、育苗方式、育苗基质与营养、嫁接育苗、育苗质量控制和主要园艺作物工厂化育苗技术、种苗的经营与管理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工厂化育苗的原理与关键技术,了解工厂化育苗的最新动态,达到丰富学生知识面、掌握工厂化育苗技能,以适应现代农业和种苗产业对农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和技能的要求。
二、教材体系
本课程主要参考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2008)。2019年起更换为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第二版)。为了拓宽学生对工厂化育苗的整体认识,也推荐学生阅读《设施育苗技术》(郭世荣与孙锦主编),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设施园艺学》(李式军与郭世荣主编)。
三、理论教学
在参考上述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工厂化育苗生产的特点,将本课程分为三个知识模块,模块一:育苗基础知识;模块二:工厂化育苗与生产一般原理;模块三:主要园艺作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及种苗经营与管理。模块一主要介绍种子结构与萌发、种子质量和播前处理以及播种育苗技术;模块二主要介绍育苗的设施与设备、育苗方式、育苗基质与营养、嫁接育苗、育苗质量控制技术等;模块三主要介绍蔬菜(以瓜类、茄果类、叶菜类为例)、花卉(以草花类、宿根类、球根类为例)和果树林木(以苹果、桃树、草莓、马尾松为例)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方法,以及种苗厂的规划、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成本核算、种苗的销售等工厂化育苗的经营与管理技术。
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线,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信息量。成绩评定方式为:总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和随堂测验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四、实践教学
“工厂化育苗与生产”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通过实物观察、实地考察及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培养高素质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人才的目标。
为此,教学团队开设了“工厂化育苗与生产技术实验”作为“工厂化育苗与生产”的平行课程,包括种子与育苗基质的识别、育苗基质对蔬菜秧苗素质的影响、蔬菜嫁接育苗技术、幼苗水肥管理技术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实践教学以学生动手为主,旨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课堂讲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成绩评定以考查方式进行,主要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并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及回答思考问题。
五、学时分配
“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课程设计24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验学时,共计4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的模块一分配4个学时,模块二、模块三各分配10个学时,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述。每个综合性实验各分配4个学时。
六、改革探索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的发展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工厂化育苗技术已成为当前育苗行业的新兴方式。为紧跟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园艺专业、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新时期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教学团队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对“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近年来,教学团队在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水平方面做了较大努力。理论方面,教学团队中有从事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教师,近年来承担了多项与蔬菜工厂化育苗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将自身科研成果贯穿于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素材。实践方面,教学团队加强了与种苗生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种苗生产企业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增强团队自身的实践生产能力。此外,2019年,在本教学团队的联络下,团队所在学院与日本静冈大学农学部及农学研究科签订了教学科研交流协议。日本的现代农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工厂化育苗已经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本教学团队通过邮件、微信视频、线上会议等方式多次与日本静冈大学农学部蔬菜教研室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探讨科学问题及新技术的研发等,对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都有较大提升。
(二)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如何高效省力地进行种苗生产是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日新月异。本课程除介绍被广泛应用的育苗设施设备外,教学团队也时刻关注新闻报道、网络媒体和学术期刊等最新报道中有关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如近几年研发的育苗生产智能装备、精量播种设备、物流化生产系统等,并及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团队也将本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及企业最新的工厂化育苗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如光环境调控技术、新型配方肥料应用技术、嫁接技术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此外,教学团队还结合华南地区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补充了夏季高温强光逆境下工厂化育苗质量控制技术。华南地区是我国花卉产业主产区之一,模块三中的花卉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就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增添了活力,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海量信息,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前将课程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解答等上传至课程网站,优化了课程网络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2020年,教学团队在网络教学方面做了较多改革探索,如利用Office Mix将本课程的所有章节课件制作成有头像的小视频,压缩并转化为MP4格式并上传至智慧树供学生观看学习,同时上传课程相关视频链接,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观看视频提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课程内容(见图1)。此外,学生扫码签到和线上布置作业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除网络教学外,教学团队通过参考日本、荷兰、美国等园艺发展领先国家的教材,搜集多种作物生长发育图谱相关的素材。构建各类作物幼苗生长模式图谱、幼苗生长管理流程图、幼苗生长环境调控模式图、水肥组成及调控图,将枯燥的文本转换成灵活生动的图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空间化、立体化、全面化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1 智慧树学习资源与学情数据统计
(四)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园艺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载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围绕教学重点内容,将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一整套的工艺流程划分为四部分,形成四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都有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安排上,理论和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先后开展,从而达到理论知识能及时应用的效果。此外,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幼苗生长管理能力,实验课改变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育苗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的授课方式,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从播种到成苗整个过程的操作与管理(包括播种后的催芽管理、定植后的环境管理、嫁接后的幼苗管理、出苗前的缓苗管理等),同时要求每个小组提交实验过程中监测的数据结果及配套的生长过程小视频,以反映幼苗生长状况。最终将成苗率与壮苗指数作为实验课程评分的依据之一。
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的发展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工厂化育苗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育苗行业的新兴方式。“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是普通高校园艺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的需要。教学团队通过“工厂化育苗与生产”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素材的积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作为一门技术应用课程,在坚持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及坚持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等方面还要进行不断改革探索和创新,以期为国家培养理论知识高效应用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 上一篇: 2022年第39期·图像叙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2023-10-23
- 下一篇: 2022年第36期·大学物理“三阶式”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