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2019.09.03

  一 前言

  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在新时期,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必须加快培养急需人才的步伐。 既是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匹配程度低这一核心问题的有效应对,更是明确了大学生创业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2016年各大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04.2万,2017年达到735.8万,2018年高达753.3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但是,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002年,它是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 虽然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初步形成,创业教育政策也正式出台,但是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存在不同,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模块分配上,大多放在选修模块且学分较少、课程质量低, 很多高校教授的创业知识往往不够系统,未能突出主题和重点。 尚未具备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适应当前的高压就业环境。

  (二)师资配比不合理

  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的配置,而创业教育需要专业性和创业经验丰富强的优秀教师,即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据有关统计,目前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来自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等从事经济相关研究的专业教师,创业经验不够丰富。 上述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往往经验不足,缺乏对创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把握,以及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化, 因此,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高校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工厂办公司,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综合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升来理解。择业观念的偏差受其自身思维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不愿从事高风险、高投入和不稳定的创业活动。

  四 基于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对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建立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在选修模块中提高创业教育学分的比例,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 一方面,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存在不同,因此,根据各高校具体情况,分情况设立适合本校校情的创业教育课程[1]。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自己的能力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此,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既要注重专业课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还要注重对大学生本身的关注。

  (二)改进教学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区别于创业培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托高校创业教育,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开设讲座、案例研究等教学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开拓思维,着重对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打好理论基础,掌握创业知识,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建立创新创业型教师团队

  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由本校专业性强的教授、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人员、培训师等担任,培养双师型教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师授课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 既能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在校外教师的指导下学到更多实用性技能,比如商务谈判技巧[2]。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

  充分利用校园宣传平台,传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注重典型榜样的引导作用,推广先进的创业典型,从思想、行为和精神上正确引导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高桂娟,苏洋. 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1):24-30.

  [2] 杨晓慧.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