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9期·翻转课堂在新生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评价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9期
胡丹慧 罗慧臣 刘海英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翻转课堂;新生儿科;临床教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8XJG-YB41);2021年度湖南省卫生健康委一般资助项目“长链非编码RNA ALIEN作为ceRNA吸附miR-149-3p调控HSPB6对心脏发育和先天性心脏发病的影响”(202106010111)
[作者简介] 胡丹慧(1983—),女,河南周口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新生儿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罗慧臣(1983—),男,湖南株洲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刘海英(1973—),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新生儿疾病诊治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R5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9-0145-04 [收稿日期] 2021-10-02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通过各种方法学习知识,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提供答疑解惑和线上讨论,帮助他们温习、巩固医学知识,强化临床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1-3]。儿科学中新生儿疾病是最具特色的章节之一,新生儿生长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下,若大批医学生直接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临床实习,极易引起交叉感染[4],所以新生儿科临床教学存在诸多不便和医疗隐患,这势必会影响临床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型医院的教师不能因为困难重重就放弃临床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结合自身科室特色走出一条创新的临床教学之路。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基础上设计了具体可操作的新生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对新生儿疾病临床教学进行实践,并评价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南华大学2018级本科实习生40名作为研究對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男生女生比例为2∶3,观察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对照组接受传统多媒体授课学习。观察组男生女生比例为9∶11,年龄为18~25岁,平均22.3±1.45岁;对照组男生女生比例为7∶13,年龄为17~24岁,平均21.8±1.61岁。两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
(二)教学内容
以《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九版)作为参考教材,选取新生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腹泻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胆红素脑病、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休克、新生儿贫血等作为学习内容。
(三)教学方法
由儿科教师团队一起研究确定教学带教老师人选,带教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水平,如沟通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意识较强,热心带教等。学习计划: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儿科教学安排,由课题负责人与带教医师做好沟通衔接,负责安排具体带教老师,完成儿科教学,教学时间为16周。(1)第1~6周为理论学习阶段,观察组和对照组由带教老师按传统教学法和基于微信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法分别授课。(2)第7~10周为操作培训阶段,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分析示范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及仪器的使用,由各自带教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观察组在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基础上,融合传统的操作培训。(3)第11~14周理论联系实践阶段,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带本科生模拟接诊病人,对如何接诊病人,问诊、体查、评估判断病人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做哪些辅助检查、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品的具体用量、用法、疗程)等方面进行培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儿科理论和技能相结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需在培训前进行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4)第15~16周为评价阶段,对医学本科生进行考核,根据相关资料和既往教学经验,自行设计出考核评分标准,除组织医学本科生进行闭卷考试外,还要填写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对照组:教师通过多媒体课堂授课→学生现场听课→教师选取模型示教→学生在模型上练习操作→教师总结并答疑→考核与问卷调查。
2.观察组:通过模拟/病人+临床情景录制小视频并将教学课件一起推送至微信平台(微信群)→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与视频→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病史、体查)→分析问题(病因、临床特点)→线上及线下讨论(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总结(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和难点进行点评,并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考核与问卷调查。
(四)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以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闭卷考试在4个项目(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进行评分,客观检测学生的临床水平,进而体现临床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在7个方面(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临床分析、临床操作、学习氛围)进行自我评价,从主观上体现临床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中的临床操作在教学模型上进行考核评价。
(五)統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客观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闭卷考试中4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二)两组主观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问卷调查中7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三、讨论与评价
微信公众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当今大众日常的生活交流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微信注册用户,教师可以将网络教学课件及教学相关素材发布至微信公众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6]。
在2007年由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第一次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推行到美国一些高校,逐渐在美国盛行,2011年以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在全球广泛传播推广。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起源、内涵、特征、基本要素、价值意义、优势与挑战、应对策略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研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与学科,都有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目前,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与课程等,是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在2012年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在理论探索层面,近几年,翻转课堂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的方向从理论思辨转向实证研究,已被广泛应用到英语教学、电子商务、职业院校、实训课等。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应用,被认为是医学教育发展重要的新兴教学模式[7],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和程序进行“翻转”,重新安排课堂内外的活动。我们将这种模式建立于微信公众平台,让学生课前自由的选择时间、地点、学习进度,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视频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上教师提供案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以问答的形式带动学生剖析知识点,答疑解惑。课后学生可以带着课堂问题回放或重播课前预习视频,反复巩固学习要点,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微信平台与同学展开讨论、与教师深入交流[8-10]。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在闭卷考试中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这组学生临床知识扎实,病例分析逻辑思维严谨,病历书写规范。而对照组学生临床知识有所欠缺,病例分析囿于形式、先入为主,病历书写有失规范、内容较空洞。在问卷调查的主观评价过程中,观察组学生学习动力强,学习态度端正,临床思维和学习氛围更活跃,知识理解更深刻,因此他们的临床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更胜一筹。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在于:(1)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能使教师寓教于乐,改善学习氛围;(3)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启发临床思维;(4)能提升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提升综合实力。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多方面、全方位提高新生儿科临床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19期·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