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期·基于SWOT的高职工科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析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2期
张晋霞 马艳花
[关键词] SWOT矩阵;工科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一般课题“基于SWOT的高职工科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及应用”(hnjmk2018101)
[作者简介] 张晋霞(1990—),女,甘肃临洮人,硕士,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智能控制研究;马艳花(1983—),女,山西大同人,硕士,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智能制造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105-04 [收稿日期] 2022-01-18
引言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在逐渐降低,知识改变命运在部分学生看来已成为过去,部分学生将心思放在如何使自己一夜成名或者一夜暴富等幻想中。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职业院校时指出,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2]。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3]。面对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亟须深思的问题。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看法,再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通过SWOT分析矩阵,得出更加适用于工科技能型培养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工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SWOT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授课从传统教学方法逐渐变为“1个主讲平台+X个信息化辅助平台”的方式。虽然各式各样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于教学,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种类繁多,教师选用因人而异;二是重理论、轻实践,信息化手段对于理论知识更为友好,而在实操类课程中实施困难。笔者通过对400多名工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再利用SWOT分析具备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后得出结论[4],最终得出适用于工科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内部优势(S)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持欢迎的态度,并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学资源多元化,学习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掌握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二是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三是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教师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内部劣势(W)分析
信息化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相较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化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劣势。一是信息化教学平台过于分散,学生学习不便。因教师选用的信息化手段因人而异,学生需要同时下载多个信息化平台,学习途径过于分散。二是信息化教学的重复性导致教学情境的缺失。教育是不可重复的,教学过程跟情境有密切关系,但信息化教学手段因大量资源库的积累而具有重复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缺乏情境。三是学生学习效果较难把控。问卷调查显示,其中17%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对注意力非常有影响;26%的学生认为较有影响;33%的学生认为有点影响;只有24%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三)外部机遇(O)分析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力度越来越大[5]。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成熟技术的支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学活动中。二是5G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全球化技术发展成熟。沉浸式教学方式、VR情景体验式教学方式、全息影像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信息化技术必将不断涌现。三是学生对个性化课堂的需求增加,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外部威胁(T)分析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信息化教学改革不能只侧重于手段,而应该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所以信息化教学面临一定的威胁。一是工科实操类课程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需求不高。主要是因为线上教学时无法及时处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教师因材施教受限,与传统教育理念发生冲突。信息化教学使师生缺乏面对面互动交流,无法很好地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三是信息化平台教学功能开发不足。部分平台的功能不全或者功能设计不够灵活,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平台才能完成教学活动。
二、工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SWOT矩阵分析
通过对高职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优势、机遇、劣势、威胁四方面的分析,得到高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SWOT矩阵模型分析表,如表1所示。通过将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四大特征进行相互整合对比,基于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理念,对高职工科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路径进行分析探索。
(一)SO战略分析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机遇,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者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一方面,开发与完善适合于5G时代的、具有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既适用于多学科的通用性,又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个性化模块。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化教学资料结构化、系统化,促使学生将本学科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串联,创建知识架构,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二)ST战略分析
教育信息化虽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改革之路必然存在威胁与挑战。要如何克服挑战?如何避开威胁?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全面性、标准性是前提。一方面,需要开发适合于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使实训教学的信息化平台更加健全、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将传统教育理念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相辅相成。信息化教学不能脱离传统教学,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同向同行。
(三)WO战略分析
为了满足师生对信息化教学平台功能的需求,信息化教学平台一方面,应基于政策支持和5G的发展,使信息化平台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信息化手段因人而异使得学生面对多个教学平台时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应利用VR或者MR使信息化教学过程场景化,有助于实训教学场景再现或者实战演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WT战略分析
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和信息化平台研究人员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基于信息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而且还要不断创新,避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另一方面,信息化研究人员应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功能,满足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结语
教育的信息化使教学方式变的智能化、数字化、多元化,5G时代的到来使虚拟仿真实验室、MR(混合现实)等新科技成为可能并应用于各类教学中[6]。综上所述,教学方式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发生重大的变革,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如何利用其优势降低威胁,如何借助于外部机遇回避劣势,使其成为当代教育教学的助力,这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也会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和创新。
- 上一篇: 基于“四要素”的高职课堂教学诊改标准构建研究:为高职教育质量提升赋能 2025-02-11
- 下一篇: 2022年第22期·医学院校“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