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5期·“实训+专业社团”模式在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应用

2023.05.26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5期

崔 杨,周 静,沈晓丽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全球化和新技术等带来的社会快速发展及职业需求的变化,满足人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高职生终身发展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受到了广泛关注。职业核心素养是参与社会分工所必需的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教学的前提。它指向工作者或学生为进入工作岗位,胜任岗位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所必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职业核心素养具有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双重取向。

实践教学、学生技能实训和学生专业社团是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国家一贯重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技能实训成效及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等工作。因此,本研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和“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为例,将“实训+专业社团”模式与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相结合,构建“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探索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新路径。

一、“实训+专业社团”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技能实训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技能实训包含吞咽障碍康复技术、嗓音障碍康复技术、听力障碍康复技术等课内实训,每学期的专业实践,第一学年末的专业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专业实习等环节。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技能实训贯穿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与理论知识穿插进行讲授和实践,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校内与校外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基础结合、康复与人文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实训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和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

“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于2012年创办,是由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专业社团。专业社团以锻炼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宁波市的言语听力康复事业做出了贡献。专业社团的内部管理通过“低年级成员→高年级成员→专业社团部长→社长→指导教师”的层级负责制进行,并基于教师指导和同伴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定期开展专业社团活动,即10名高年级成员配备1位实训指导教师。经过导师的实训指导与考核后,由高年级成员负责1~2名低年级成员的操作培训及初次考核,指导教师进行最终考核。专业社团成员按照自愿报名、面试、言语听觉康复技能考核、综合素质评定、正式录取的流程产生,具有较强的实践、组织和创新能力。学院则制定落实了专业社团考评办法,对专业社团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对依托开放实验室组织活动的专业社团,着重考核社员的专业技能提升水平,以及对专业发展的贡献程度。学院还对社团指导教师给予教学和科研业绩的奖励,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大学生职业考核体系,并对考核优秀的社团予以政策扶持。

二、“实训+专业社团”模式的实施

“实训+专业社团”模式是指让专业社团成员参与该专业技能的教学、考核及管理等教学活动的实训模式,实现实训教学和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有机融合,发挥“1+1>2”的效果,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其主要包含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和校外实训三个部分。

(一)课内实训

“实训+专业社团”模式根据实训课程教学进度开展,实行小班制实训。其实训形式以临床案例切入,严格按照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实训程序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学生通过课内实训、专业社团课外练习及导师考核,确保技能达标。根据脚本理论与观察学习理论,实训课采用“教师讲解重点、实训视频示教、成员技能示范、学生分组训练”的形式。教师首先讲授技能理论,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实训示教视频;其次专业社团成员按照实训的标准进行言语听觉康复技能示范,教师再对操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教师全程指导并答疑。课内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效率意识和团队意识,锤炼职业技能。

(二)课外实训

课外实训是高职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依托学校的实训场所,学生在实训中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按照既定的工作任务与流程开展工作。指导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提供精准的指导,使实训超越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实训室实行“全面管理、预约开放”的制度。专业社团成员可在课后预约实验室,进行技能的巩固练习。实训中心积极促进“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扎实落实“导师工作室”制。由一批方向全面、知识技能过硬的校企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技能指导,专业社团成员采用“朋辈辅导”的模式互学共进。

专业社团成员在课外利用实训场所与设备可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主动应对“1+X”证书考核,实现实训教学和证书培训的训证融通。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通过选拔动员、过程记录、项目检查、经验介绍、作品评比、表彰先进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技能训练中,指导教师始终以“大国工匠”来要求学生,不但传授学生技艺,还传递负责、坚持、专注等职业精神,让学生具备“大国工匠”所必需的特质,以满足企业对职业人的需求。学院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大赛。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同场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有助于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在“实训+专业社团”模式的指导下,“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成员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五次荣获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以及省、市、区各级的康复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多个奖项。

(三)校外实训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专业社团成员提升职业核心素养、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专业在每个实训阶段均有期中和期末两次测评,通过考核激励学生重视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自己已具备的素养和薄弱点等,从而提高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自觉性。学院和专业则需要配合校外实训企业,通过校企连线、定期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实训动态,建立全程监测机制,保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培养。“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社团成员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先后进入宁波市康复医院、上海泰亿格康复服务有限公司、宁波小雨点听力语言训练中心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感受到了企业文化,提升了专业知识技能,增强了岗位胜任力。

校外专业化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也是专业社团成员长本领、增才干、提升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协会成员先后走进宁波市的42个社区、10个教育康复机构,为听障儿童、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存在言语听力问题的儿童和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该协会因此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第三届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浙江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优团队”等23个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

三、“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实训+专业社团”模式,学院构建了“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在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发挥了典范作用。“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包含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1”是指“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注重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在结构模式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带动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该体系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互联网+”教学的实施等形式,体现出必备的德行、职业操守与个人的价值追求相统一,以提升文化育人的影响力,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实训和学生专业社团为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平台

“2”是指“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实训和学生专业社团为培育平台,优化整合教学实践资源,围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实训平台的构建注重开发与实施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实践类实训项目和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积极探索以课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探究型项目,实现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在关联和整合,重视现代化网络实训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实现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课堂翻转,进一步增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互融共通,让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学生专业社团作为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拓宽视野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科技文化节、专业技能节、学术论坛、道德讲坛等,让学生在多元知识与文化的交融中加强家国情怀和职业认知与认同;发挥学生专业社团、学生会、团委会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组织领导力;重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技能考证,科学安排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岗位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与法规意识和劳动意识,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三)三大原则贯穿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始终

“3”是指最终目标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和科学质量观原则应贯穿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全过程。

1.最终目标原则。基于“实训+专业社团”模式,“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的所有活动都要以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最终目标,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实训项目和专业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实训项目和专业社团活动设计要提前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最终学习成果,并在一定的指导策略下实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以确保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

2.因材施教原则。“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的所有活动都要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标准化培养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个体性,以确保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高质量实现。实训项目和专业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适时调整和弹性回应学生的需求,全过程保障学生的实训机会。指导教师还应充分认识网络平台下的在线课程、微课堂、直播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模式的发展,培养学生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和混合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要从书本教学拓展到双线混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课堂学习转向多种综合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3.科学教育质量观原则。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是系统提升“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教育质量观的指导下,“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的质量评价导向要正确,制定的质量标准要合理,还要求选择的培育质量提升路径具有可行性。在重视高职院校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关注高职院校外部的支持因素。

(四)4种素养的提升是“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的重点

“4”是指“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为培养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在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时,要将工匠精神和职业标准融入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将政治教育、人文科学、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等融入实训教学和专业社团活动中,将这些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相结合,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撑。

结语

基于“实训+专业社团”模式构建的“1234”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合了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和校外实训,对学生进行了涵盖职业品格与修养、生活与生涯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与技术素养的全方位培养,不仅改善了言语听觉康复技术的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了学生素质强、技能硬的双突破,成为高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有益探索,还加强了实训教学与学生专业社团的资源融合,为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