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9期·“工业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9期
熊 艳,吴学文,周国平,袁 霞,吴志民
(湘潭大学 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引言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是课程,教育部于2019年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提出建设万门左右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万门左右的一流省级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丰富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教育信息化正在描绘现代化教育蓝图。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开设的“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课程开创了全球MOOC 的先河,实现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而且引领学习者由浅入深地深度思维和自主学习,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数字化特征的新兴技术,能够做到实时监测学习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调整学习方案,针对性地推送专属学习资源,使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得以实现。未来基于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教育等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有可能成为新的教育形式。
一、现阶段“工业药剂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改革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以本校“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针对该门课程先后开展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药剂学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教改工作,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加实验课程学时。2018年建立“制药工程GMP 模拟实训中心”,2019 年投入使用;2019 年建立“吉非罗齐片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现了固体制剂的在线教学。这些教学改革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课时所限,教学资源和内容无法全面讲授
《工业药剂学》教材涵盖绪论、生物药剂学基础、散剂、靶向制剂、片剂、经皮吸收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和眼用制剂、半固体制剂与膜剂等内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共32学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要讲解概念性的基础知识点,又要梳理教学难点;因此,只能挑选某些重要章节、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整个教学设计显得较为局促。同时由于课时不足,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也没有办法全部传授给学生。
(二)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反馈主要是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为主的形式进行。教学过程中,虽然有部分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会向老师请教问题,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也有互动答疑;但全面的教学效果反馈是在教学结束后,老师对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老师无法针对性调整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进一步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工业药剂学”课程评价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侧重于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最终考核,缺少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无法追踪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行为习惯,也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建设多形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1.线上优质MOOC与线下教师讲授结合模式。根据学校及专业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一种方式为“线上优质MOOC+线下教师讲授”。线上教学资源采用与授课内容一致或相近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中国药科大学工业药剂学MOOC等,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的线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
2.自主建设在线课程与线下教师面授结合模式。除了直接采用线上的优质课程资源以外,还可以结合专业特色自主建设在线课程,即“自主建设在线课程+线下教师面授”。参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灵活选取线上教学任务点,自主建设线上教学课程,进一步申报校级、省级等精品课程。在利用在线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开展互动式、探究式、研讨式等多种模式的教学活动。
3.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与线下教师面授结合模式。“学习通等教学平台+线下教师面授”,向学生提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材料供学生在线学习,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点、某些重点难点等录制3~5分钟的短视频,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安排,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探索三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多指课堂教学,仅停留在老师面授、演示阶段。如果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会觉得课堂乏味和枯燥,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工业药剂学”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包括剂型、设备、制剂工艺、质量检测等,不仅要求学生熟记基本知识点,还要求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需要花大量时间背记且效果不好,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目前,我们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将“低阶”与“高阶”教学内容相结合,助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工业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线上”阶段—课内“线下”阶段—课后“评价”阶段。
1.第一阶段即线上阶段。提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首先进行前期教学设计,包括知识点的分解、学习目标的设置及上传配套的练习题。我们根据本校“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要求收集并提供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如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及自制教学微视频等,共发布11个章节、61个任务点,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录制并上传54节速课、30个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学生在课前登录平台完成线上阶段学习,学习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完成后,通过完成简单的线上单元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本阶段的教学内容围绕常规剂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制剂处方及处方中重要辅料的性质、用途、常用量等“低阶”知识。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均为“低阶”知识,即与“工业药剂学”课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有能力提前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2020年课程中心平台的课程访问量(VP值)为117150,2月、3月、4月单日学习最高频次分别为466次、794次、626次。
2.第二阶段即课内“面授”阶段的教学活动,主要在线下课堂进行。拓展教学深度,积极开展线下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应尽可能地拓宽课程广度、深度,提高学习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阶段的“工业药剂学”教学设计中,主要讲授相关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有关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影响因素;使学生能结合剂型制备,掌握常规制剂生产中的重要单元操作、常用设备的原理及性能,着重培养工艺流程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前期线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巩固、拓展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如在液体制剂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总结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范围、如何增加混悬型制剂的稳定性等。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针对课前线上预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有计划地调整教学重点、更新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不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课堂,还要带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进入课堂,积极开展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式、研讨式学习。课堂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载体。在课堂中我们积极引入翻转课堂、研讨、辩论、生问生答、作业分享等多种模式,实现师生互建课堂,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缓释制剂这一章节时,安排学生5~6人分为一个小组,抽签选题后,给出1周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制作演示PPT,再分组进行课堂演示、研讨和互动,进行课堂翻转教学,打破只听老师讲授的传统模式,让学生主导讲台,让学生主导学习过程。
3.第三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是课后“评价”阶段,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过程包括发现、学习、分析、总结和固化等环节。学生根据个人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对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教学资源进行回顾复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交作业,还可以通过生生互评、教师主评、答疑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梳理并巩固内化所学知识。
(三)探索课程教学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工业药剂学”的课程教学考核标准比较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忽略了过程性综合评价。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要逐步提高过程性综合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降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比,将学生的线上课程学习、线上作业、单元测试及线上线下交流讨论等完成情况按照一定比例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突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加大过程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建立科学的“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科学评价,通过建立“他评、互评、自评”等多角度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立体评价,全面促使学生分析、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于期末理论考试,通常在课程结束后才能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这种反馈方式不仅不能及时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滞后”性反馈方式。目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线上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学习数据收集、记录统计、分析功能,能够清晰地记录学生个体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时间和学习频率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
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首先,如何激发、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当前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应付态度,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老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起到激发、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充分运用学习平台监督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并促进学生自动、自发、自主学习。其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关键。无论是线上教学阶段,还是线下教学阶段,都应重视教学设计,因为从教学资源到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都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保证。最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它们与教学相结合后,教师的关注点应当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理念和专业素养等的培养;通过学习平台、交流工具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双万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兼有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引导、启发作用,又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过程。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工业药剂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升教学质量,结合现有教学资源与成果,力争打造高品质一流课程,为制药行业培养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制药人才。
- 上一篇: 基于指导大学生专业英语论文的探讨和研究 2025-01-09
- 下一篇: 2022年第38期·高职医护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基于模块化教学内容情景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