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10期

2021.07.21

目录

特别关注

新农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为例沈雪峰;冯乃杰;赵黎明;饶刚顺;郑殿峰;1-4

高校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高永辉;魏雪梅;5-8

新工科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邱欣;刘何音;童卫丰;崔雪萍;9-12专题研讨

新工科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陈杰;洪玲;欧冬秀;13-16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培养成效对比分析初探——以S大学公派留学生为例余旖旎;17-20

“导师制”模式对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以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例金凤;王方;杨若愚;21-24

困境与出路:地方农业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以M农业大学为例廖冰;何岑;25-28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曹承慧;严万森;29-32

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陈宏;邓元龙;费跃农;刘承香;郑三元;33-36

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机遇与挑战探析姜超凡;37-40

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现状调查分析彭亮;41-44教改创新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张德贤;王智琳;龙永珍;45-48

“动力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杨泽粟;49-52

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张霓;孙庆巍;张振东;53-56

“环境污染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与思考王茹;袁林江;南亚萍;57-60

高校实践课程线上教学的改革模式探讨田哲文;夏婉扬;魏晓旭;61-64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索李鹏;65-68探索与实践

OBE视域下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孙震;张云霞;张毅;潘加军;孙秀兰;69-72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探索与实践——以“动能定理”教学为例杜明润;李泽朋;73-76

“信息安全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李红娇;王亮亮;陈思远;77-80

“新工科”理念下的“地下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探索黄博;王昌胜;杜怡韩;81-84

健康教育嵌入式营养与食品卫生选修课探索莫宝庆;钟才云;周明;胡春艳;耿珊珊;85-88

1+X”证书推进三教改革的路径探索方建华;范军;89-92

校地共建“123”双创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为例牛旭旭;黄婉珺;胡建斌;93-96教法研究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微生物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应用与体现杨希;97-100

深度教学法在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崔传智;姚同玉;孟红霞;101-104

新农科背景下“茶叶营养与功能”通识课建设初探杨晓萍;105-108

基于双创实践视角高校师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徐可;苗露葳;109-112

师范类“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杨少斌;丁艳萍;杨颖丽;于鹏;113-116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生物工程类实践教学研究马丽;周丽亚;贺莹;刘冠华;117-120

基于MOOC的“能源与环境概论”混合教学实践李大伟;张蕾;隋媛媛;张强;于海业;121-124

在理科基地班专业课程中实践文献阅读黄晓;李发强;125-128

浅谈“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进策略丰景;刘国芳;129-132

“中药资源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的教学实践刘小莉;李国栋;张爱丽;133-136

混合式教学法在“食品质量与控制学”课程的应用及探讨吕蕾;何金兴;137-140

PBL和传统教学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比较祁先东;裴凌云;樊景春;141-144

FIF口语软件在成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基于泛在学习视角严颖;145-148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汪长寿;包阿东;吉日嘎拉;高治国;海青;149-152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的应用李宝芬;刘海虹;153-156

高职院校教师礼仪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阳军;殷遇骞;陈浩阳;157-160

专科护理“外科护理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曹志国;黄梅;陶磊;161-164学生教育

浅谈草业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敖特根白音;高立杰;周国娜;吴春会;陈宝江;165-168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李晶;杨立娟;郭艳婕;169-172

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索谷云庆;于立博;牟介刚;吴登昊;周佩剑;173-176

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储诚富;查甫生;许龙;177-180

职教集团视域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源;李伟;李淑霞;181-184

基于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策略——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例张苏娟;唐晓棠;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