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6期·突出能力培养的测试类课程改革研究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36期
张文广,肖支才,王 朕,秦 亮
(海军航空大学 岸防兵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1)
随着军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军队院校在专业整合的基础上,必须同步贯彻新军事训练大纲和新教学大纲。测试技术是装备保障等领域技术人员需具备的核心技术。“自动测试技术”“测试技术”等测试类课程涉及本科等教学层次,是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骨干课程。因此,测试类课程必须紧密对接海军新军事训练大纲对实战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测试类课程目前还存在一些诸如课程思政缺乏、内容更新缓慢、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
“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是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根本宗旨。为适应大学教学任务转型发展,本文针对测试类课程实战化教学难题,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原则,突出能力培养,进行了“五维融合”式测试类课程改革与实践。聚焦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着力培养学员强军报国的军人职业情怀;聚焦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融合,夯实学员的理论实践水平;聚焦创新思维,将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培养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聚焦为战育人,将教学与服务部队紧密融合,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聚焦教学方法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构建实战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训练条件,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
一、聚焦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
“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是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根本宗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重要举措。
课程思政建设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军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立足院校“聚焦实战、着眼打赢”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由“专耕”到“同种责任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新的发展趋势下,对工科专业课中的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将课程思政融入测试类课程的教学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测试类课程体系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要融入思政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测试类课程内容适合在装备专业中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装备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近年来我国在武器现代化领域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强国兴军的努力和成效,将这些成效与测试类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手段。测试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将思政元素巧妙地与课程内容结合,引导学员正确认识测试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充分理解测试技术在部队武器装备技术保障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引导学员学习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
测试类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切实融入思政元素,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研讨及实验实训等各环节,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从而培养学员强军报国的军人职业情怀。
(四)课程考核中融入思政元素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测试类课程教学能否收到实质性效果,教学质量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良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能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测试类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各种典型案例内容,在考核时也可将这些典型案例作为考核的素材,从而将学员需要了解的思政内容进行巩固加深。
二、聚焦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融合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和军事转型的深入,海军装备保障人才的岗位编制、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等发生了变化,导致目前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与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军事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不断造就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合格军事人才。随着现代测试技术的迅猛发展,测试设备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测试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简单,但是测试设备本身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测试岗位专业人员的设备维护与维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测试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使学员减少理论和实际脱离的情况。因此,聚焦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装设备升级改造、实战化教学模式改革、军民融合共建等方向开展测试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融合。测试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教育,教学场地应涵盖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模拟训练室与实装阵地;教学流程应包含学习、练习、应用、实操、组训和演练全流程。
改变以往传统的单纯实验模式,将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等融为一体,构建“融合经典理论的基础实验、贴近部队实装的综合实验和体现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实验”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教学—实验仿真—实装操作—专业组训—综合演练”五步法理论与实践无缝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员装备维修和应急作战抢修能力。
三、聚焦创新思维,将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依赖于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学团队不但是教学共同体,也是科研共同体。科研转化为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内容、提升教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教育理念不足等问题,聚焦创新思维,将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紧贴装备,紧跟测控技术前沿,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充分吸收测试领域科研前沿技术和装备实际应用案例,构建具有创新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
依托良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在优化统筹科研资源的基础上,共享科研与教学资源,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通过开发具有科研创新背景的研究性实验、向本科学生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科研与学科优势对实践教学的带动作用。通过科研能够掌握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牵引部队新装备发展,更好地服务部队,同时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条件建设、学员能力培养及教员水平提升方面更好地服务教学。
为加快军民融合协调发展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支持服务强军目标,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测试类课程教学相结合,分析构建“工厂—院校—部队”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为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提供方法借鉴与参考。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深入介入装备研制,培养和锻炼教员队伍。与国内测试技术先进企业共建军民融合实验室,使教员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研究一线。
四、聚焦为战育人,将教学与服务部队紧密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强军梦,离不开军事院校德才兼备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部队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聚焦为战育人,将教学与服务部队紧密融合,通过服务部队,反哺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到部队一线服务,既锻炼培养了教员,又使教员积累了大量的部队装备故障排除案例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员的实战化水平。这样,学员在课堂上就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实战化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部队导弹装备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的真实案例,使院校教学更贴近部队、贴近实战,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
五、聚焦教学方法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及“互联网+教育”相关工作的推进,使线上教学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时性等特点,传统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跨界融合催生了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注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学员的个性化差异,着重培养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为教员的教学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强调教员的主导作用,要求充分发挥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和监控作用,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以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各种在线教育MOOC平台迅速发展,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聚焦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向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依托智慧树、腾讯会议、军职在线等多种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采用以学员为中心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测试类课程改革。通过加强以教员为主导的前端设计和以学员为中心的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点,实现在线引导和帮助,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力开发在线课程,对在线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与项目化相结合设计,建设网络学习资源,探索线上实验模式,把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员的创造潜力,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结语
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原则,突出理论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地提出了思政与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学与服务部队及线上与线下“五维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多元一体”的实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有效解决了教员教学水平提升、学员岗位能力培养、训练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测试类课程实战化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 上一篇: 基于指导大学生专业英语论文的探讨和研究 2025-01-09
- 下一篇: 2022年第35期·新冠肺炎疫情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