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4期·基于专业认证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29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4期

刘腊梅 李秋芳 王鹏 林蓓蕾 秦璐莹

[关键词] 专业认证;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专业认证的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Wjlx2019006);2019年度郑州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老年护理学课程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2019ZZUJGLX130);2021年度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护理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2021ZZUJGLX065)

[作者简介] 刘腊梅(1980—),女,山西长治人,医学硕士,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4-0076-04 [收稿日期] 2021-01-13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5亿,占总人口数的17.9%[1]。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也在随之增加,我国76.3%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疾病的主要负担[2],也是我国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1]。老年护理学作为护理教育的内容之一,顺应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遵循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5]的要求,笔者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深入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汇报如下,以共同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提高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专业认证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

(一)“三位一体5W”集体备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保证不同教师上课的同质性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与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把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老年护理学”课程组每学期至少实施3次以上的集体备课,备课时采用“三位一体”形式遵循“5W”原则进行,其中“三位一体”指临床老师、课程组老师与实验员老师一起对备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以保证不同教师上课的同质性。“5W”原则指集体备课前课程组负责人要明确以下内容:为什么要集体备课(Why),备什么内容、通过备课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将于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进行。明确上述“5W”后由课程负责人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三位一体”和“5W”集体备课除具有传统集体备课的优点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外,还具有以下优势:(1)有临床老师参与,有利于加强护教协同,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2)有实验员老师参与,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质化,保证教学公平性。(3)在临床医院进行集体备课,有利于了解临床新进展,促进资源共享。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老年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采用“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课前导学、课中实施、课后反馈三个环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课前导学是课程组教师在上课前通过发布预习视频、案例、PPT、测试题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上课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发布的课前测试对预习内容进行检测,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管理平台详细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和答题情况,在上课过程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开启雨课堂教学后,教师利用手机可以实现幻灯翻页、发送试题,随机点名等功能;学生利用手机则可以接收幻灯、实时答题、发送弹幕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发送语言、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投稿,不仅增加了互动形式,同时也激發了平时不愿意开口说话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6]。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发布复习试题、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学生的作答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老年护理学”利用“雨课堂”教学,确保师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进行有效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在服务性学习视角下开展老年护理实践,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护教协同

“老年护理学”实践课以服务性学习理念为指导,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服务于老年人,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服务能力[7,8]。“老年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模块教学完成后,课程组教师会根据该理论知识模块的实践目标选择一个主题到社区或养老机构进行实践。以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老年护理实践安排为例,在理论课“老年人安全用药与护理”模块中介绍了老年人群常有多种慢性疾病共存,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引发用药安全问题普遍存在[9],所以定期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预防老年人用药差错的发生至关重要。鉴于此,在该模块的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用瑞典老年人居家用药安全评估量表到社区为老年人进行用药安全评估。评估前学生需要做好准备,包括熟悉评估工具,了解评估工具使用的人群范围、评估内容的维度与条目、信效度及评分标准等内容。熟悉评估工具后两人一组进行预评估,之后再到社区对老年人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一方面能了解老年人用药安全情况,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达到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老年人的目的,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老年护理职业态度、增强护生对老年护理的职业认同感[10]。

(四)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1]。传统的评价方法一般以结果评价为主,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分数,对分数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内部加工过程、技能和策略,以及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等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信息。而过程评价恰好可弥补传统结果评价的不足,强调從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体现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的价值取向,使得教师能够对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更加系统准确的评价[12]。“老年护理学”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包括小组PPT汇报、到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性评价以论文形式进行,在完成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进行选题、设计并与老师持续沟通交流,逐渐调整思路。整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专业认证的“老年护理学”教学实践

本项目在(2019—2020年)2学期2017级护理本科“老年护理学”中开展。本文以《老年护理学》教材第八章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中跌倒为例详细阐述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受疫情影响,本学期课程均为线上授课,所以课前准备工作除上文提到的“三位一体5W”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PPT外,上课前2周课程组老师还集中对现有信息化教学手段如“雨课堂”、学习通、钉钉、ClassIn、腾讯会议等进行系统学习,比较各种教学平台的优势与缺点,最后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除教师准备外,课前会给学生提前发放预习资料,如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应如何进行评估和有效预防。

(二)课中实施

导入:以央视新闻“我的父亲母亲”公益行动[13]——关爱老年人预防跌倒的视频导入,强调全球每年有30万人死于跌倒,在跌倒的老年人中,大约40%~70%的老年人会发生伤害,需要进行医疗处理。老年人可因跌倒缩短5~10年的健康期望寿命,58.8%的跌倒老人患有跌倒恐惧症,陷入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每年用于跌倒的直接医疗费用约50亿,间接费用是直接医疗费用的3~5倍,给老人带来身心伤害的同时,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照顾负担与经济负担。引出教学主要内容,并强调跌倒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

课中:重点介绍跌倒的评估和预防,跌倒评估内容包括老人的一般资料、跌倒的病因、既往史、跌倒现状、辅助检查和心理社会评估,内容较多,为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此部分内容先以思维导图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示。之后重点介绍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跌倒原因和现状的评估。其中跌倒原因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学生容易理解,而跌倒现状的评估相对较难,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这部分内容以“老年人跌倒后扶与不扶”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通过弹幕、举手、留言等途径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老人跌倒了当然要扶,不扶那就是道德问题,也有学生结合已学专业知识认为要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能扶,进一步引出我国卫健委推荐的老年人跌倒救助指南进行讲授。在此讨论过程中,根据对提出问题的分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跌倒对老年人造成的伤害较大,如何预防老人跌倒更为重要,在介绍预防老人跌倒的内容中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可有效预防跌倒的措施,学生提出了调整居家环境、加强社会支持,比如在超市、各种办公场所、住宅等设置无障碍通道,加强道路设施的修建和完善,调整路灯开放时间和亮度以及为老年人提供各种辅助用具,如助听器、拐杖等预防老人跌倒等。在这部分内容的讨论中不仅使学生学习了跌倒的预防知识,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三)课后反思

课程结束后,代课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讲解进行了及时反思,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具体反思如下:本节课以老人跌倒发生率增高、跌倒对老人身心伤害较大、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照顾负担及经济负担进行导入,强调了跌到预防和护理的重要性。在讲授内容中重点讲解跌倒的定义、跌倒的评估和跌倒的护理干预及指导等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将思政元素:如爱国、爱家情怀,养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及中国人自强自立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老年护理学”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结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但由于本学期所有课程都进行在线教学,学生网络学习时间较长的话容易走神,所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穿插了讨论、提问、弹幕等环节以加强学生的互动。

三、基于专业认证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效果评价

护生完成“老年护理学”课程后,运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对老年护理学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017级177名护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老年护理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认为有较大的收获,表现为有利于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可大大拓宽所学内容的范围,从多视角、多层次把握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激发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兴趣,促进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结果详见表1。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感觉信息化教学手段干扰因素太多,不能全身性进入学习状态。这可能与本学期学生一直处于居家学习状态有关。

综上,通过“老年护理学”课程组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我院在2019年年底的专业认证中,在教学改革方面如“三位一体5W”集体备课、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利用,护教协同促进资源共享,过程与结果并重进行评价等都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希望对其他兄弟院校“老年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共同促进老年护理学的发展,提高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