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8期·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2.07.05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18期

贺维 文学禹 雷艳平

[关键词] 抗疫精神;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抗疫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基础”(20C0698)

[作者简介] 贺 维(1986—),女,湖南双峰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学禹(1970—),男,湖南衡山人,学士,湖南環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雷艳平(1975—),女,湖南桂阳人,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8-0181-04 [收稿日期] 2022-01-04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在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高职人才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主阵地,“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形成了“三全育人”的模式,全体教师都必须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抗疫精神应属于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抗疫精神概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地区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纷纷派出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和湖北,在国内疫情得到缓解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对外驰援医疗设备、防护物资和疫苗,毫无保留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既是我国人民举国同心、守望相助的精神,又是与全世界人民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其中还体现了每一个投身战“疫”的人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抗疫过程中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高职院校学生亲身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阶段,也经历着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阶段,他们对于时局及抗疫精神有着深刻的感触,因此,此阶段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育资源,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有助于高职学生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发挥最大价值。

二、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意蕴

抗疫精神本身就有着多重价值,将其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思想、时代、文化、历史、育人五个维度的价值意蕴,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有力补充,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条件。

(一)思想价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参与者和奋斗者,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构筑出正确的“精神坐标”。抗疫精神融入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志向和信念,从而达到思想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时代价值

抗疫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进一步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时代在变化,但是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不会变,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抗疫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与时代同向同行,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能够展现出时代价值,让高职学生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积极领悟和学习抗疫精神,并将抗疫精神的内涵与自我思想的进步、行为的转变相结合,成长为新时代发展的排头兵,发扬青春的力量,成长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三)文化价值

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在遇到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能够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早已渗透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抗疫精神,恰恰是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2]。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每一个人都充当着战斗者的角色,不管是居家隔离,还是在医护岗位上抢救患者,都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坚韧不拔、吃苦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每一个高职学生学习。

(四)历史价值

时代终将成为历史。当前,抗疫精神仍在支撑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当人类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病毒之后,抗疫精神还将具备历史价值。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以来,也形成了伟大的精神谱系,抗疫精神将写入历史,成为这些伟大精神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抗疫精神也应写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过去多少年,抗疫精神都能够发挥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五)育人价值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教学内容方面融入抗疫精神能够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有益借鉴。抗疫精神虽然浓缩为二十字,但是抗疫精神的内涵却是十分丰富的,其中蕴含着无数感人的事迹,这些事迹共同构筑了这一精神体系,学习抗疫精神对高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因势利导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效应,并引导学生自觉弘扬抗疫精神,掀起全社会学习抗疫精神的浪潮。

三、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抗疫精神中存在很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也是相关联的,为了提高抗疫精神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深挖抗疫精神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密切关联,为学生打造内容充足、形式多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欲望。

(一)“火神山”“雷神山”:生命至上

生命重于泰山。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仅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正是众志成城的力量展现出了“中国速度”,从不断增长的病例到清零,中国走在了世界的第一位,正是这种“清零”的坚持,让中国可以保持疫情的可控状态,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理解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

(二)最美志愿者:举国同心

面对疫情,广大人民群众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很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最美志愿者”,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出了普通人的生命光辉,他们用行动描绘着什么是价值与奉献。这些志愿者中有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员、保安、餐厅老板、学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正是这些力量的汇聚,才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抗疫精神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深挖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化自我价值的认识,形成奉献精神。

(三)最美逆行者:舍生忘死

在抗疫精神中,對舍生忘死最好的诠释者就是“逆行者”。2020年初,被疫情肆虐的武汉“封城”、湖北“封省”,而此时,无数“逆行者”整装待发,踏上了驰援武汉、驰援湖北之路,他们中有医生、护士,有军人,有志愿者,有司机。这些“逆行者”被称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在最艰难的时期逆流而上,承担起了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这份信仰与担当的力量不可估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发“最美逆行者”的抗疫精神教育内容可以有效打造信仰与担当的教育课堂。

(四)疫苗研制:尊重科学

在抗疫精神中还体现了尊重科学的精神内涵,我国作为世界上较早研发出新冠肺炎疫苗的国家,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培养高科技、高层次人才,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期,才能够集中优势资源,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了疫苗。在开展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种尊重科学,探索创新的精神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融合抗疫精神应深度开发的内容。

(五)内外互助:命运与共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放眼世界,中国是向其他国家捐助医疗物资、设备、药品、疫苗最多的国家,并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以共同推进全球抗疫。在抗疫精神教学中,有必要深挖世界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让高职学生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全球性的灾难面前,应当守望相互,共克时艰。

四、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在将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政产学研”体系

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统筹推进育人体系的构建,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政产学研”体系,才能加大力度推进科研育人,深化服务育人,创新网络育人形式。所谓“政产学研”体系是指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实践、科研形成统一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实习实践、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始终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抗疫精神可以成为“政产学研”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调研、讨论、座谈、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式来提升抗疫精神教育的实效性。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其形成思想的正能量,学习抗疫精神能够为其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为日后融入社会、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应用案例教学,发挥榜样育人作用

充分应用案例教学,讲好战“疫”故事,说透背后的道理,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实现心理育人,从精神上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向榜样人物看齐。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抗疫故事,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感人场景,还有很多无私奉献的榜样人物,还有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雄,这些都可以作为抗疫精神教学中的案例,教师可以从诸多案例中选取最为典型、最能表达抗疫精神内涵的代表,以增强抗疫精神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可着重选取本地抗疫典型案例和榜样人物,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榜样人物到校做报告,以增强抗疫精神教学的感染力。

(三)组织实习实践,增强职业综合素养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抗疫精神扎根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教师有必要扎实推动实践育人,发挥组织育人的作用,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各行各业中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发挥抗疫精神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审视自我,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一方面形成奉献意识,另一方面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引导志愿服务,提升社会责任担当

充分发挥抗疫精神中举国同心的育人作用,在校园中构建志愿服务的氛围,打造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鼓励学生成立志愿服务社团和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3]。同时,还可以围绕学习雷锋精神、先模教育等内容,引导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班级志愿服务文化氛围,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在班级内开展志愿服务班会和集体活动,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構建评价机制,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教师有必要构建评价机制,切实强化管理育人的效果,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情况下,高职院校通过期末考查或者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很难检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切实转变,只有创新评价机制,将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才能够有效掌握学生抗疫精神的学习效果[4]。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抗疫精神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方案,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教师有必要融入抗疫精神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抗疫精神教育,发挥新时代抗疫精神的价值意蕴,为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抗疫精神与其他同类型的伟大精神一样都有着积极的育人作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抗疫精神的内涵,注重融合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思路,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育人作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培养高职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的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