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期·基于BOPPPS的“数字媒体”课程思政探究

2022.07.11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2期

[关键词] BOPPPS;学习通;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浙江音乐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数字媒体通识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研究”(2021AFCEC-509)

[作者简介] 朱志慧(1982—),女,河南安阳人,工学硕士,浙江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2-0033-04[收稿日期] 2022-01-05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地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结合高校实际特点的课程思政隐性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文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进行“数字媒体”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职业素养,为人民创造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基于BOPPPS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BOPPPS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信息反馈基础上对教学活动不断调整,以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被誉为“有效教学模式”[1]。在该模式下,将课程内容分割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以引言B(Bridge-in)、学习目标O(Objective)、前测P(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Post-assessment)和总结S(Summary)六个阶段闭环设计。研究实践证明,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智慧化的学习需求;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管理;教学效果评价设置科学,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2]。

随着移动端学习平台的发展,以BOPPPS模型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可以突破物理课堂限制,扩展为碎片化知识接收方式。以学习通为平台,教师可自行创建课程或利用平台的示范课程包组织教学活动,消息、通知、主题讨论、投票、选人、抢答功能便于教师和学生多种形式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报告、学情统计、成绩统计等客观反映了学生学情。因此,在BOPPPS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改革,并对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四个因素进行验证和分析。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校学生短视频的使用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1.62%的人使用过抖音短视频,一天登录两次以上的占53.81%,可以发现,学生常利用零碎的时间看新闻、娱乐、学习专业等相关内容视频[3]。根据新媒介下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学习行为方式,将传统课堂模块化分解,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前包括引言和目标,课中包括前测、参与式教学及后测,课后主要为总结环节。利用学习通平台,将物理空间内的一节课,进行趣味性延伸,利用主题讨论、抢答等功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

1.课前。在BOPPPS模型中,引言是让学生了解主题,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目标是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引言和学习目标内容作为课前指导性和引导性兼具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以短视频为主,内容包含案例的选取和点评,案例选取原则为:内容定位上以接近学生生活的、新颖的、积极向上的短视频为主。例如在数字音频的知识介绍时,选取了中国好声音宿涵《水木道》比赛片段。首先,中国好声音平台深受本院学生欢迎,其次宿涵在比赛过程中,尝试了用人工智能填写歌词,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对传统音乐变革的促进作用,最后,对于歌名《水木道》,解释为“清华之道法”,融入对清华和音乐的热爱之情。

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学习通平台将3~5分钟的短视频在上课前一天进行推送,并鼓励学生在消息群中分享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

2.课中。课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包含参与式教学和测试两个环节。参与式教学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测指预习的完成情况,后测指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4]。在本文中,依据实际情况将前测、后测综合为课堂教学中的测试,通过边讲授边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依托学习通平台,进行有效的互动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一般维持15分钟左右,因此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再分解,时长粒度为10分钟左右,每讲授一个知识点,便通过学习通的抢答、选人功能以碎片化、趣味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验证。在课堂教学环节,课程思政的设计主要根据知识点、互动模式、操作实践进行挖掘,例如在脚本编写授课过程中,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便是作品选题如何体现美,以美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大白”们的守护之美,通过发现美、感受美,传播社会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5]。

3.课后。课后是对课堂教学的归纳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对应BOPPPS模型的总结,即:总结学习内容及整合学习要点,作业和拓展性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训练和理解升华,实现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在授课过程中,以章为单位,一章对应一个团队作业,以授课内容为核心,要求学生进行开放式作品设计。例如在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讲完以后,发放一個关于新媒体的调查任务,使学生认识到数字媒体安全、伦理、产权等职业素养。数字媒体作品最核心的是创意,短视频中同质化的、低俗的内容应该如何加以抵制或者改变,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评判标准。8DE34403-D4A2-4EF1-A422-499075CA58B0

二、基于BOPPPS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以《水墨画制作——蒙版的妙用》进行基于BOPPPS的课程思政教学解说。蒙版是视频后期编辑特效中的重要类型,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后,应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第一步,通过具有泼墨效果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蒙版;第二步,通过教师PPT和工具进行精讲和操作;第三步通过短视频《水墨画》分析项目中的知识点,讨论设计方案,两人一组共同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最后教师将重点知识及其延伸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一方面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查漏补缺,另外一方面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课前短视频的推送

以知识目标和思想政治目标为向导,引言的案例选取周华健的MV《泼墨》,片头毛笔字元素、泼墨效果与本节课的实践案例效果相似。这首歌的歌词以一连串的历史典故为主线,历代英雄恣意挥洒的姿态,将传统文化以一种豪迈的气魄映入人心。选取这个视频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文化自信。我们要引导学生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深刻思想价值、崇高的道德人格和辩证的科学思维,利用数字化技术刻画文化精髓。在视频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解说,强调具有泼墨效果毛笔字制作的重点、难点,通过学习通提前推送给学生,在群消息里提示,并鼓励学生将观看视频后的感悟进行分享,使学生以交互性的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课程案例是从动态的泼墨中,书写“忆江南”三个字,主要元素是动态泼墨和动态毛笔字,画面仅由水墨、黑白组成,因此案例的名称引申为“水墨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艺工融合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突出艺术的专业特色,提高其技术与艺术的修养眼界。

1.知识点讲解。(1)蒙版原理。蒙版并不是独立的,它依附于特定的图层,每个图层可以有多个蒙版。结合学生的舞台演出,虽然有时候主角可能只有一人,但一场完美的表演需要每个人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在人们爱和归属的需求中,希望自我和他者之间具有永恒的关照。自我要强调信心,在不同的情境中用行动赢得他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用处。(2)蒙版的操作。蒙版有闭合路径和开放路径两种存在形式。通常与蒙版路径结合使用的效果包括:描边、路径文本、音频频谱及勾画。在此,将流行歌曲《万疆》为素材制作的蒙本路径与音频波形的案例进行展示,通过歌曲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江山的壮丽辽阔,感受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产生吾国万疆、幸生华夏的自豪。(3)钢笔工具的使用。钢笔在图层画面中主要用于各种蒙版形状和蒙版路径的绘制,对细节的处理要求特别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易急躁、缺乏耐心。可以用视频《根雕传承人》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根雕,三分人工,七分自然。作品成型后,再用细砂纸、砂轮打磨……雕刻小件作品一般需要半个月,大件作品则需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其中使用的工具就多达一百多种”。通过普通人的讲述,将工匠精神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并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认知。

2.项目的演示操作。从视频制作角度分析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主要分为毛笔字的制作和泼墨效果的生成,操作如下:(1)创建新的合成,设置合适的参数,防止画面的失真。(2)将素材放在合适的图层。设置三个图层,从上到下分别命名为“忆江南”“水墨山”“泼墨效果”以示区分。另外,在命名的时候提醒规范性,做人和做题目是一样的,规则的遵守是自由的前提。(3)选择钢笔工具,对“忆江南”进行描绘路径。提示细节的处理,不仅需要熟能生巧,更考验我们的耐心,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包含创作者不断打磨的心血,希望传承前辈的匠人精神。(4)将“描边”效果添加到图层“忆江南”,并且分别设置属性路径、画笔大小及结束。(5)设置图层“泼墨效果”的轨道遮罩设置为“亮度翻转”,使作品的展现更丰富。

3.团队协作操练及总结。在软件学习过程中,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最好的途径。将学生两人分一组,团队协作,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将项目练习分为仿作和创作。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组内商量,或者教师现场指导,充分将重点难点通过实践在课堂内消化。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建议进行创造性练习,并在平时成绩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创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其创意更容易促进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三)课后总结

课后是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首先根据学习通后台的统计信息,及时了解当节课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给予多元化的评价,建议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团队中负责不同的工作。针对团队开放式作品的设计和制作,首先将课堂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整合,对部分展示作品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创作热情。针对作品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以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后作业的形式隐含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课堂上的水墨画,利用先进科技,将其从传统的画室迁移到电脑上,科技能够让传统文化以富媒体的方式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效果分析

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习通的数据记载,促使学生养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能有效对教学思想政治目标进行评定,在主题讨论、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了授课上隐性教育与成绩评定上的知识、能力、思政的一体化。

课程结束后,对音教193班、194班学生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课堂的组织管理、期末评定设置的合理性四个指标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49份,有效率为92.5%。其中,86.4%的学生认可学习通可以增加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89.2%的学生认为视频案例,可以让他们更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课前推送的短视频,能够使他们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75.7%的学生认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有利于提高课堂授课效率,特别是学习通的选人、抢答功能,能够使他们自觉地積极思考;79.1%的学生认为期末评定的设置是合理的,通过比较炫酷的视频特效来宣传家乡文化,感觉很有成就感。综上,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设计符合有效教学的四个指标,教学效果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8DE34403-D4A2-4EF1-A422-499075CA58B0

针对分数比较低的指标,根据随机抽查的学生谈话,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难”。畏难情绪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案例,课堂操作练习随之增加,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感觉压力较大。词频排第二的为“刷视频”,由于平时成绩考核中其中一个指标为视频观看时长,所以个别学生为了提高分数,会恶意“刷视频”。因此,视频观看时长在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重需要重新考虑。

基于BOPPPS和学习通的“数字媒体”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教学方式和思政元素的融入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学习通软件算法的局限性,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管理还是无法实现。随着互联网、虚拟设备、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更智能的设置,精准算法提高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水平。